初秋的北京,天气微凉,但位于海淀区的某击剑俱乐部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剑道上,身着白色击剑服的小选手们手持花剑,步伐灵活,进退有度,金属剑身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画面,场边,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正专注地观察着孩子们的训练,脸上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享受击剑的乐趣,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在接受专访时,王钰这样说道,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资深管理者,同时也是击剑运动的推广者,王钰在过去几年中亲历了击剑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起伏与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善,青少年体育培训活动全面恢复,王钰和他优游国际的同事们正致力于推动击剑运动的复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重返剑道,感受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
击剑运动的独特价值
击剑,这项源于欧洲的古老运动,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它不仅是奥运会的传统项目,更是一种集智慧、体能、技巧与礼仪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在王钰看来,击剑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击剑不是简单的打斗,它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策略思维的运动。”王钰解释道,“在比赛中,选手需要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这培养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和心理素质,击剑讲究礼仪与尊重,从赛前的敬礼到赛后的握手,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的品格。”
除了智力与心理层面的锻炼,击剑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升同样显著,这项运动要求选手具备出色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长期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体态,增强心肺功能,更重要的是,击剑是一项个人运动,每个选手都需要独立面对挑战,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抗压能力。
“很多家长告诉我们,孩子练习击剑后,不仅身体更健康,在学校的学习表现也有了明显提升,这其实是因为击剑训练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和思维敏捷性。”王钰补充道。
疫情后的重启与挑战
过去几年,全球体育赛事和培训活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击剑运动也不例外,场馆关闭、比赛取消、训练中断,这些因素使得许多青少年击剑爱好者不得不暂时离开他们热爱的剑道。
“那段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艰难。”王钰回忆道,“击剑是一项需要持续训练的运动,长时间的间断会导致技能生疏、兴趣减退,我们最担心的是,这些有潜力的孩子会因此放弃击剑。”
面对这一挑战,北京市击剑协会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他们推出了线上击剑课程,通过视频教学保持孩子们的运动习惯;组织云端击剑比赛,让选手们在家也能参与竞技;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击剑文化普及活动,维持孩子们对这项运动的热情。
“让我们感动的是,大多数孩子和家长度过了困难时期后,对击剑的热情并未消退,一旦条件允许,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剑道。”王钰动情地说。
随着体育活动的全面恢复,北京市击剑协会加大了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击剑体验活动、校园推广计划以及初级培训课程,吸引更多青少年了解并参与到击剑运动中来,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京市青少年击剑注册人数已逐步回升,接近历史同期水平。
重回剑道的喜悦
在俱乐部的训练场上,十岁的小剑客李昊阳刚刚完成一组实战练习,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但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太想念这里了!”他气喘吁吁地说,“能够重新拿起剑,和朋友们一起训练、比赛,感觉特别棒。”
李昊阳练习击剑已有三年,期间获得过北京市青少年击剑比赛的奖项,在无法正常训练的那段日子里,他每天都会在家中进行基础动作练习,保持身体记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击剑,它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坚定地表示。
像李昊阳这样的孩子在击剑俱乐部中并不少见,教练张静告诉记者,恢复训练以来,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她的预期:“本以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状态,但大多数孩子回来后反而更加投入,训练更加刻苦,也许正是因为失去过,才更懂得珍惜。”
王钰认为,这种“重回剑道”的喜悦不仅仅源于运动的恢复,更体现了体育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灵的慰藉,对孩子们来说,重返剑道意味着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重拾与同伴们一起流汗、一起进步的快乐。”
协会的推动措施与未来规划

为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复苏与发展,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王钰介绍,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降低参与门槛、提高培训质量、完善竞赛体系。
在降低参与门槛方面,协会与多家击剑俱乐部合作,推出了普惠性的击剑体验课程和入门培训计划,让更多家庭有机会接触这项传统上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项目,协会还通过器材租赁、奖学金等方式,减轻长期参与训练的经济压力。
“我们想打破击剑‘昂贵’‘小众’的刻板印象,让它成为更多孩子能够享受的运动。”王钰表示。
在提高培训质量上,协会加强了教练员的培训和认证体系,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击剑教学理念和方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孩子,设计了更加科学系统的训练大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身水平的阶段获得进步。
完善竞赛体系则是另一项重点工作,协会计划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青少年击剑比赛系统,从校级比赛到市级锦标赛,为不同水平的青少年选手提供展示舞台。
“比赛是击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检验训练成果,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斗志。”王钰说,“我们希望通过完善竞赛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竞技击剑的魅力。”
展望未来,王钰对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发展充满信心,他透露,协会正在筹划一系列创新项目,包括击剑校园计划、青少年击剑夏令营、京津冀地区青少年击剑联赛等,进一步扩大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优秀的击剑选手,更是通过击剑运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王钰强调,“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孩子能够走上剑道,体验这项古老运动的魅力,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与成长。”
击剑与青少年全面发展
随着“体教融合”理念的深入推广,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击剑作为一项注重礼仪、智慧与体能的运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
多位教育专家指出,击剑训练对青少年的品格塑造有着积极影响,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校长王海峰表示:“我们学校引入击剑选修课后,观察到参与学生的专注力、纪律性和抗挫折能力都有明显提升,击剑中的礼仪规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意识。”
心理专家张琳认为,击剑运动独特的心理对抗特性,使其成为培养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击剑比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较量,选手需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应对压力,这些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俱乐部里,记者遇到了前来接孩子下课的家长刘女士,她的儿子练习击剑已有两年,她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以前他比较内向,缺乏自信,练习击剑后,他变得开朗了许多,也更有主见,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逆境中坚持。”
传承与创新并重
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副秘书长,王钰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他表示,在推广击剑运动的过程中,协会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协会注重传承击剑运动的文化精髓和礼仪规范,让孩子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理解这项运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协会也不断创新推广方式和教学内容,使击剑运动更加符合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
“我们正在开发一款击剑教学APP,通过动画演示和互动游戏,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击剑技术和战术。”王钰介绍说,“我们也在探索将击剑与其它学科结合,比如击剑历史、击剑物理原理等,让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在赛事组织方面,协会尝试引入了更多元化的比赛形式,如团体接力赛、混合年龄组比赛等,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协会还定期组织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国外优秀教练和选手来京指导,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击剑是一项古老的运动,但它不应该固步自封。”王钰表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击剑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
黄昏时分,俱乐部的训练课程接近尾声,小剑客们脱下防护面罩,互相击掌致意,脸上洋溢着运动后的满足与快乐,场边的家长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充满活力的场景。
王钰站在剑道旁,注视着这一切,眼神中充满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运动的快乐,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挥洒汗水、绽放笑容,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随着青少年击剑运动的逐步复苏,越来越多的北京孩子将有机会走上剑道,体验这项古老运动的独特魅力,在王钰和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努力下,“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正在成为现实。
评论